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 读大学的逻辑的感想

在现代社会,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大学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叫做《大学的逻辑》的书,深感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讲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在这篇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中,小编将整理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 读大学的逻辑的感想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1

北大改革争论得最厉害的时候,改革派张维迎适时的推出了这本书。张维迎的反对者说自己反对的不是改革,而是反对张维迎这个光华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用企业的逻辑去指导大学的改革,缺乏人文关怀的大学,被市场经济腐蚀的大学是不能成为保持独立人文尊严的好大学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让人想起很多组词语:发展与生存,关怀与竞争,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感性与理性,企业与大学,企业逻辑与大学逻辑……二元对立不统一,正是当今普遍弥漫的内心矛盾所在。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完全的一分为二,只有当能力不够的时候,只好单纯的一分为二,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这不是一个信念坚持不坚持的问题,而是够不够智慧的问题。统一不了,就会痛苦,那就是进步的坎。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2

读博第一学期,我在图书馆读到了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所写的《大学的逻辑》一书。 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旁听过张维迎教授的《博弈论》和《西方经济学》两门课程,感觉他是一个很杰出的学者。张维迎教授这本书,是基于他在北大做校长助理的时候在北大力推改革的实践所写出来的。

“大学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为此,大学必须要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大学何以基业长青:消费者也就是学生对大学忠诚,因此大学可以基业长青。本书一共九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以及重要的观点如下:

一、大学的理念与治理

现代大学的理念可以归结为:第一是创造知识;第二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并服务社会。作为非盈利组织的大学,其治理结构必须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以社会价值为目标。

竞争,而不是政府管制,才是推动大健康发展的有效力量,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

权力在校长手里还是教授手里?校长治校,教授治学。

富人在乎质量,穷人在乎价格。教育是一个关联品,消费者不仅要看商品本身的质量,而且看其他人对该商品的看法。

二、大学的逻辑与大学改革

大学自主性、不上即走与终身教职、大学避免近亲繁殖。

三、终身教职的理想与现实

试用期、不升即走与终身教授。大学选择的是优秀的学者,并不是为了选讲师,副教授。

四、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五、一流大学与本土化

六、大学改革与公共理性

七、大学何以基业长青:大学拥有最为忠诚的客户和品牌;大学有持续的核心理念(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大学有为这核心理念奋斗的教师团队;大学有着宗教式的组织文化;大学本身是不断反思和创新的组织。

大学是关联品大学该不该办企业?教师该不该做咨询?

八、研究型大学商学院创新之路

中国的大学不缺乏教书匠,缺乏的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学者。 优秀的人吸引优秀的人,差人吸引差人。

九、大学的领导力与文化

“不升即走”与打破“近亲繁殖”——两个“承重墙”为什么需要领导力:不确定性、利益冲突、组织变革

本书的观点,就像当初张维迎所推行的改革一样有很多争议。毫无疑问的是,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仍旧没有解决。很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很多问题值得理论界和实践界去不断探讨和推动。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3

《大学的逻辑》这本书是围绕北京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作者的部分专题讲座、《21世纪经济报道》长篇专访编写而成。方案是在20xx年寒假的例行会议上提出的,20xx年5月正式对外公布。改革的目的直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改革的措施符合北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北大特色。作者认为,大学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场所。而大学里创造知识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最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作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基于大学的这种内在逻辑,为了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北大将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可见,在作者看来大学的理念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大学的逻辑、改革的措施等都是以此为起点。而高校培养人才,也是通过大学中创造出的知识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来实现的。 我认为,北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不适用于所有大学,但大学的理念、逻辑是普适性的,是每一所大学——不论是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都应该牢记在心,并作为制定本校改革方案的逻辑起点的。

各级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都是人才培养,只是不同层次的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不一样。就武铁职院来说,属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应该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对学院整体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我院今后的发展也应该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要求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还应重视科研工作,将轨道交通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例如:武汉铁路局认为学生应早点去实习,因为在校期间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

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状况到底怎么样了?这些改革中波及到的人是走是留? 根据我收集到的资料,改革方案中提到的“非升即走”的淘汰机制并未真正落地,那些没能聘上的教师校方也没办法硬逼着他们走,实际上还是没有打破“铁饭碗”。20xx年,《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接触的多名北大教师认为,“行政本位”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问题,一个房管处的人就可以对教授指手画脚。类似的情况在深圳大学也出现过。这说明着这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改革最终软着陆。深大章必功校长表示:国家的教育体制一定时期内不会大变,政府投资规模一定时期内不会大增,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主旋律一定时期不会改。在这些框框下,任何激进的引发动荡的改革均不可取,大学自治也不可能,只能采取渐进的策略,既不是温吞水,也不做绿林响马。

综上,我认为就书中具体的改革措施而言,对一类以下的大学、教学型为主的大学借鉴意义不大,就更不用提对我院的借鉴意义了。尽管如此,书中流露出的“改革要想成功,必须遵循大学的内在规律和逻辑”的观点是值得每位高等教育从业者深思的。

参考: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郑阳鹏,王婧.北京大学:“癸未变法”今何在?[J].中国新闻周刊,2010(11):39-41

3.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4

  《简单的逻辑学》是我读的第一本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的书,当然也是近期我最认真对待的一本书。没读之前我会把它跟哲学联系在一起,自认为它是生活中很难触 及到的高度的一本书。初读却像是在做数学题,尤其读到论证逻辑学的语言这一章,和大学上的《离散数学》中的命题逻辑讲的很类似,很习惯的开始梳理 A->B,则-B->-A、A->B,B->C,则A->C。直到真正读完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说“虽然逻辑学是一门科 学,但它同样是一门艺术,或者一项技能”,为什么说“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学无时无刻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将来在工作中可以更快的理清IF ELSE的逻辑关系,而是明白了不是特定的事情才需要逻辑支撑,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一切都是按逻辑次序进行的,不是光靠头脑发热、感性冲动和热血沸腾或是励志、理想、信念就可以实现的。 

      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两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作者很用心,他用了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让我们学会怎样让我们的思维更合乎逻 辑。逻辑并不满足于断言。他毫不理会权威的见解、众人的成见,更不理会死人的迷信。(英格索尔)这句话很让我感动,也很让我反省。我们在推理很多事情的时 候其实这些细节的推理原则我们也许都明白,但是过程中经常会受周围环境、他人的成见、传统的习惯,甚至是个人的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第四章中提到逃避性不可知论是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的一种,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所知有限,不能做出确定的判断,那就应该尊重事实,否则我们 作出的结论就是不负责任的。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多少次害怕逃避说一句“我不知道”就肆意逾越真理呢?“魏则西事件”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非逻辑思维的表现,莆田系医疗产业和百度的关注重心都在利益目标上,尽管他们对于“肿瘤免疫疗法”并不可知,但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不考虑其他方面、甚至不择手段,也就是作者说的“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是不重要的”。这样的事件令我们痛心,更令我们警醒:为什么社会的“逻辑紊乱症候群”这么严重?

       逻辑本质上是关于真相的,而我们要追寻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发现真相,我觉得这个过程一定是很让人享受的。当然我们不能保证努力过后就能永远作出正确的推理, 也有可能产生“谬误”,这本书很清晰的告诉我们熟悉错误推理可以是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谬误的认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误导,所以对错误的推理形式的认识尤为重要,看到这里我是很安心的。 因为对照书中所列举的生活小事,很明显自己是一名典型的“逻辑紊乱症候群”患者,对自身毛病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改变自己.

      都说这是一本小书,其实真的是有大用。也确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正如作者所说“生活中,你是否都在遵循这些简单的原理,用正确的语言,做正确的判断和论证?”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5

《大学的逻辑》是一本关于逻辑思维的入门读物,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逻辑思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逻辑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表达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惑,如果我们能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就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面对一道数学题时,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点。

逻辑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理解和记忆各种概念和知识点,如果我们能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学和物理等科目时,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理解各种公式和定理的含义和应用;在学习语言和文学等人文科目时,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在阅读《大学的逻辑》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自己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平时的思考和表达中,我常常会出现逻辑混乱和不严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我的思考和表达效果不佳。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提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大学的逻辑》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向我们介绍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逻辑思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6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大学的逻辑》的书,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逻辑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书中作者阐述了逻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我对逻辑思维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学习逻辑,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有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大学里,我们需要养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在学习时,我们需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避免被表象所迷惑。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地推理和论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不仅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需要通过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来判断和处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总之,逻辑思维是我们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学习逻辑,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世界,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将会对我们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7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

“中国目前硬的可真硬,软的还是有点软”,这当中的软就是指文化等软实力。本期新闻周刊视点-不能没有文化,直指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可谓一针见血。

本期新闻周刊有三个短片:城市里消失的书店、在光影间找路和文化的机会。光合作用房,这个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20xx年10月29日,“光合作用”五道口店和现代城店均大门紧闭,无人经营,引发供货商抢货追债,更有很多员工收到“被辞职”的短信。其所处的困境已不言而喻。“中国的电影一直担当着文化传播的重任”,10月国产中小电影的保护月,可院线还是安排了许多部进口大片。接连上映的国产电影并没有给人带来太多惊喜,观影人数甚至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光合为什么会倒掉?是因为房租成本太高,税收比较重,没有融资渠道或是受网络冲击的结果?我想既有这部分的原因,也有其它的原因。片一中的一个统计很耐人寻味;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每年不足5本,而美国人的年人均阅读量是 25本。这是个强烈的反差。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是不喜欢看书?不是的。一本好的书,需要细细品味。而现代人的脚步太匆忙了,没有时间读书了。

人们逐渐养成了吃“快餐”的习惯。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修真、武侠小说渐迷人眼。传统书房读者流失,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再来说说我们的国产电影。我们的电影不如国外的电影这是事实。但国产小影片只能被进口大片屠杀吗?这也不尽然啊。《失恋33天》这个小成本国产电影,异军突起,获得了观

众好评!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因。有“光棍节”有背景,有贴近生活的情节,有出色的演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内容强大。这样的电影我们不是没有,像《集结号》《老男孩》??可惜的是它们像天上的流星一样,隔老长时间才滑来一颗,远远不是那种大繁荣、大发展的景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否定一部好电影也不会肯定一部烂片。去年北美地区的电影票房收益高达 98亿美元,中国内地电影票房 101.72亿元人民币,总量上相差了6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的低微,这只能说明我国电影的品质有待提高。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8

我们只有一年的时间就要背上旅行包,踏上所谓的社会大学告别我们的学生时代,被现实的社会所冲刷、磨练。那么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究竟在读些什么呢?从开学到今日,我读完了《大学的逻辑》,颇有感触。

  《大学的逻辑》的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而且实用。书中的很多观点跟我们目前一些主流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对于那些信奉金科玉律的人来说,作者完全就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另类。比如说,大家都认为逃课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作者却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大学生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作者却把考研比喻成了痛苦的安乐死。如果你在看目录的时候者这些观点无法接受,请不要因此而搁下这本书。作者写这本书无非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等地交流一些想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大学毕业生里,它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

  一篇关于我思故我在,大学不是技校说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时候的中医甚至能够悬丝把脉,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生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顶多也只算是一所规模更大的技校。而且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肯定还比不过技校生的。因为技校厨师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要学切菜,而假如大学开设了厨师专业,肯定要用两年来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和学术分类。

  这本书也涉及到了感情这方面。爱情是永恒的”这是永久的话题。我认为大学生是可以恋爱的,但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想说的是:恋爱不是寂寞的借口。我们宁愿选择一个正确的,也不要选择一千个错误。错误的恋爱观也许会给你造成不良的后果,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一个恋爱观主人。

  对于大学生看这样一本书,是很不错的选择,让我们认清我们在当下究竟是在做些什么,在大学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对于毕业离我们并不遥远,时间飞逝,每天一晃就过去了。大学生活里不愿做些什么,当我们毕业时拿什么来求职。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拿青春来挥霍。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事。

  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毕业,如果你不想毕业就是你失业的开始,那么在大学,我们一定有上进心,或许这样,我们才可以骄傲的说我是一个大学生”,如果你每天都只是在问你的同桌现在几点了,可以去吃饭了吗?上课下课看电影,玩游戏。你觉得你**这个大学还有意思吗?不如在家里,更舒服,何必花这么多钱来你这个你所谓的大学呢?

  把时间花在感叹失败上,其实是最大的错误,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思考如何成功,用实践行动来证明一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城墙,推开它就能看见天堂。何必迟迟不愿推开呢?

  就我个人认为《大学的逻辑》这本书是一本能让你感悟颇深的一本我认为励志的书,认清大学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大学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要单单想着把课程学好就行了。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个看似不重要却是很重要的问题。花上时间去思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吧。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9

  《简单的逻辑学》是我读的第一本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的书,当然也是近期我最认真对待的一本书。没读之前我会把它跟哲学联系在一起,自认为它是生活中很难触 及到的高度的一本书。初读却像是在做数学题,尤其读到论证逻辑学的语言这一章,和大学上的《离散数学》中的命题逻辑讲的很类似,很习惯的开始梳理 A->B,则-B->-A、A->B,B->C,则A->C。直到真正读完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说“虽然逻辑学是一门科 学,但它同样是一门艺术,或者一项技能”,为什么说“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学无时无刻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将来在工作中可以更快的理清IF ELSE的逻辑关系,而是明白了不是特定的事情才需要逻辑支撑,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一切都是按逻辑次序进行的,不是光靠头脑发热、感性冲动和热血沸腾或是励志、理想、信念就可以实现的。 

      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两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作者很用心,他用了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让我们学会怎样让我们的思维更合乎逻 辑。逻辑并不满足于断言。他毫不理会权威的见解、众人的成见,更不理会死人的迷信。(英格索尔)这句话很让我感动,也很让我反省。我们在推理很多事情的时 候其实这些细节的推理原则我们也许都明白,但是过程中经常会受周围环境、他人的成见、传统的习惯,甚至是个人的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第四章中提到逃避性不可知论是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的一种,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所知有限,不能做出确定的判断,那就应该尊重事实,否则我们 作出的结论就是不负责任的。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多少次害怕逃避说一句“我不知道”就肆意逾越真理呢?“魏则西事件”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非逻辑思维的表现,莆田系医疗产业和百度的关注重心都在利益目标上,尽管他们对于“肿瘤免疫疗法”并不可知,但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不考虑其他方面、甚至不择手段,也就是作者说的“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是不重要的”。这样的事件令我们痛心,更令我们警醒:为什么社会的“逻辑紊乱症候群”这么严重?

       逻辑本质上是关于真相的,而我们要追寻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发现真相,我觉得这个过程一定是很让人享受的。当然我们不能保证努力过后就能永远作出正确的推理, 也有可能产生“谬误”,这本书很清晰的告诉我们熟悉错误推理可以是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谬误的认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误导,所以对错误的推理形式的认识尤为重要,看到这里我是很安心的。 因为对照书中所列举的生活小事,很明显自己是一名典型的“逻辑紊乱症候群”患者,对自身毛病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改变自己。

      都说这是一本小书,其实真的是有大用。也确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正如作者所说“生活中,你是否都在遵循这些简单的原理,用正确的语言,做正确的判断和论证?”

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10

读博第一学期,我在图书馆读到了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所写的《大学的逻辑》一书。 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旁听过张维迎教授的《博弈论》和《西方经济学》两门课程,感觉他是一个很杰出的学者。张维迎教授这本书,是基于他在北大做校长助理的时候在北大力推改革的实践所写出来的。

“大学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为此,大学必须要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大学何以基业长青:消费者也就是学生对大学忠诚,因此大学可以基业长青。本书一共九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以及重要的观点如下:

一、大学的理念与治理

现代大学的理念可以归结为:第一是创造知识;第二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并服务社会。作为非盈利组织的大学,其治理结构必须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以社会价值为目标。

竞争,而不是政府管制,才是推动大健康发展的有效力量,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

权力在校长手里还是教授手里?校长治校,教授治学。

富人在乎质量,穷人在乎价格。教育是一个关联品,消费者不仅要看商品本身的质量,而且看其他人对该商品的看法。

二、大学的逻辑与大学改革

大学自主性、不上即走与终身教职、大学避免近亲繁殖。

三、终身教职的理想与现实

试用期、不升即走与终身教授。大学选择的是优秀的学者,并不是为了选讲师,副教授。

四、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五、一流大学与本土化

六、大学改革与公共理性

七、大学何以基业长青:大学拥有最为忠诚的客户和品牌;大学有持续的核心理念(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大学有为这核心理念奋斗的教师团队;大学有着宗教式的组织文化;大学本身是不断反思和创新的组织。

大学是关联品(associated good) 大学该不该办企业?教师该不该做咨询?

八、研究型大学商学院创新之路

中国的大学不缺乏教书匠,缺乏的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学者。 优秀的人吸引优秀的人,差人吸引差人。

九、大学的领导力与文化

“不升即走”与打破“近亲繁殖”——两个“承重墙”为什么需要领导力:不确定性、利益冲突、组织变革

本书的观点,就像当初张维迎所推行的改革一样有很多争议。毫无疑问的是,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仍旧没有解决。很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很多问题值得理论界和实践界去不断探讨和推动。

以上是有关大学的逻辑读后感500字的全部内容。总之,《大学的逻辑》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3286.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4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