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读后感精选范文15篇 《太上感应篇》阅读心得感悟汇总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成长。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作者的思想,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每一篇读后感都是一份珍贵的体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太上感应篇》读后感精选范文,以及《太上感应篇》阅读心得感悟汇总”的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灵感和启示。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精选范文15篇 《太上感应篇》阅读心得感悟汇总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

九九归一,这是《太上感应篇》最后一篇心得。这么多天学下来,确实有些收获,浮躁的心变的平静许多,对许多事情也可以看得开,牢骚也变少了,即使有什么不平的事也很少抱怨,从自身找原因,冷静地分析问题。似乎任性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也更孝顺父母,因为那是我必须做的。

开章明义,第一段是经典的,我时常念道: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头上三尺有神灵,做好事与坏事即使人不知道,神灵也会知道。至于神灵是否存在,我想应该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作为人看不见而已。净空法师说的好哇,人眼这个器官是借助于光才能看见物体,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人所能看见的光在光谱中只占一小段。就好比声波,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只有一段,超出的部分人听不见,听不见并不表示它不存在,例如狗就能听见人听不见的,嗅到人嗅不到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听不见或嗅不到就说某事物不存在。那么视觉也一样,根本不能说我们看见的就是真实。因为还有我们人看不见的,或许别的什么生物可以看见的东西。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2

人们应时刻谨记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趋吉避凶。

国外的教育家都说,世界上的人都在恶劣环境下越变越坏,冷漠自私,唯有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也就是教人成为圣人的那种教育才能拯救人类。这种说法并不过分,现在有许多人年纪很小就很自大,不谦卑不遵重人,唯我独尊,其他人都是傻瓜的这种感觉。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载跟头悟不到这一点。你去看看《周易》就知道了,为什么六十四卦中只有谦是六爻都吉。可见谦卑的重要。有个阿姨的儿子十分骄傲,平日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成绩也非常好,看不起别人,对于考清华十拿九稳的事。就是因为太骄傲了,也许上天都看不过去,最后他只考了个二流本科,实在是天降大祸。从此他才肯听劝,谦卑了起来,家长说什么也听了,并和他妈妈一起归依基督教。努力后一次机会给他考上了新加坡一所理工大学,许多高考比他高许多的人都没考上,据他妈妈说,后来发展很不错的。如果当时他还是老样子那么自大,也只能去读那个二流国内本科了。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3

《太上感应篇》这本小册子看完了。在没有正式看这本书之前,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厚的,想不到原文是很短小的。本书是道家学派的人写的,但是佛家人却一直在传承着,一直在研习着。佛家讲三世因果报应,而太上感应篇讲得也是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看这样的文章你就会理解平常在家里面长辈教导小辈的一些话语,其实跟里面的话是不谋而合的。不朝北边哭、不忤逆你父母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孽账,最终缩减你的阳寿,会给你招致祸患的。

2. 这本小册子很久远了,全部是繁体文,所以读起来颇为费力,但是好在也约摸能够猜测出来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命不好,都是自作自受的,福祸自求的。都跟你自己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相反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期望荣华富贵,你就应该做一个好人,就应该行善积德,每天说好话行好事,眼睛看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好事善事,正如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是非礼勿听。

3. 这一本书可以参照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一起来读。袁了凡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方法就是行善积德,福报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是命运就会有所转变。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4

在晚清面对洋人洋枪洋炮时,有人在那念《太上感应篇》,然后被打死了。

诚然,他是一个佛教老前辈,但是他是否有资格称法师是令人怀疑的。

他培养的,是对当下“世界”憎恶的人。

他对人的规定是对世界的无限责任感,连发一次火都是为全球变暖增加一度的言说,看似很崇高伟大,但人是无限的吗?不,上帝是无限的,是不断显化的。人却是有限的。把人无限地拔高,也即无限地贬低,也即现在所谓的“捧杀”。

净空看似正当地地位、身份和言说,实则在对人的生命进行一种死亡性的窒息。或许有人在其中看到一种久违的道德性,但这种道德性却是建构在所谓的共同恐惧(地狱果报)和欲望(西天净土)之上,也就是“伪善”。道德性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否要对其前提和基础进行反思和求真,道德是否有真伪之别。

讲经为何不求甚解,今天是民智大开之时代,一昧地死读经书,和口念阿弥陀佛,是对人,对理性的不尊重。

仔细思考一番他言论,便知他言论并不能站住脚。也许他做了些许善事,感化了不少人向善学佛。但即使如此,也是一种愚昧百姓之言论。

他的徒子徒孙以为封一个人上了所谓的“老法师”的位置,人们见了就应该膝盖跪下。对于这种人,两个字“可怕”,理应受到种种限制才行。不是说我们不尊重任何宗教传统,但这一定建立在迷信洗脑和慈悲德行感化的区别上才能谈尊重。

善行可称许,迷信不可涨。

佛学不以开悟为标准,更应以德行戒律为守则。

福报地狱之说,或有其事。但不以净空之言为准。应以自己内心体察为准绳。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5

 所谓的净空陈大惠传统文化论坛,或许应该叫做“愚教”论坛。很多人的确因为某些因缘而良心触动,改变很大,甚至所谓的“命运”改变。但其实例如分享者胡斌所言,他的改变是处于那个共业,就像船只改变了航道而已,并不是真的改变命运。而在其中他渴望幸福和快乐,早已有之,母爱的持续努力,不放弃,恐怕是最重要的。但这些并不意味这些劝人向善的言论充斥着很多谎言与荒谬的地方。

  第一,在种种道德作秀(也许行为是真的)中植入的是非理性、不科学的道德教条,如打的饭一定要吃完,一颗不剩,剩下的死后下地狱才能吃完,不要搞婚外情,不要堕胎,堕胎是杀人……这些道德教条本身没多大错,但他是一种功利心和道德教条混合来对你洗脑的方式,用谎言和夸张来激发你的恐惧,灌输道德教条。很多进了论坛的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会丧失。他们所谓的劝人向善,不过是简单粗暴地改变人的价值取向,获利的方式改变,而不是深刻认识了“利”,深刻认识了“利从何来”,也未认识到“利与害的两面性与一致性”。道德从来不是一刀切,有很多变化在其中。易经六十四卦,每个卦各个爻吉凶不一。

  第二,制造了一个特权阶层,即所谓的“出家人老法师”阶层。但凡他们说什么,都是一句“阿弥陀佛”,都是“欢喜赞叹”。这种迎合而没有下限的说话形式见久了会令人乏味与厌恶的,全世界的语言仿佛都消失,只剩阿弥陀佛,而佛教徒还要拍手叫好。另外,假如胆敢质疑一声,马上有人会用权威教条来压制你,恐吓你。告诉你这是谤佛法,下地狱,子孙不幸……等等恶心话语就出来了。倒不是我们就不去尊重有德行的人了,而是这些只不过是宗教恐怖分子之言论,而非佛陀之教诲。就算你们崇拜他,也不要过来强要求我们崇拜他。

  第三,用一种所谓的心灵鸡汤语言笼盖所有的经典解释。跟传统“儒释道”经典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强调不理解的反复读,一种自我洗脑行为。比如看光盘100遍,家庭和谐,夫妻和睦,子女孝顺等等。这种功利心太强,可能诱发一些渴望家庭温暖很久的人良心发现,可这里面充斥太多谎言和荒唐。行为是无脑地重复。他们说因果,其实强调的是果,什么欠全国人民一块钱了,作恶将会变成每个人翻倍增反弹给你,于是变成欠税16亿元,这激发人的恐惧,是宗教恐怖主义,控制人心的洗脑术,而不是真正的道德升华。

  第四,所谓的“公益讲堂”背后是多少无辜家庭的金钱、精力和时间的白白浪费,他们美其名曰种福田,有福报。他们所谓的“因”,是以佛教为中心,以所谓的“老法师”为中心,给佛教好处,给所谓老法师好处,人就能得好处。

  我尊敬佛陀的教诲,我喜爱佛陀的美。佛陀的教诲是随缘,自在,解脱,无寿者相,意味着,无法师相。若有人于音声见我即是着相。那么,所谓的那些圣贤相,内心其实是功利心之世俗人,披上一副袈裟混世误导众生者,净空是也。

  净空、狭隘因果型佛教、世面上所推行的大多因果说教,有着极其邪恶之假设,将人推导为对此世间有无限之责任,继而对世间有无限之罪恶(罪过)。从此,你将被无限贬低而四分五裂,没有自我,没有批判之心,无理性,无自保之能力,被僵化在一个信念体系的躯壳之下,难以超脱。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6

《太上感应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之一,非常具有醒世意义,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它成书于我国北宋末年,其作者是谁尚无明确定论。它是一部篇幅很短的道教典籍,全文仅1274字,书中主要讲述了因果之报,所谓善恶皆有报,皆由此也,关于善恶的标准和因果的道理,这些均能在文中明察其根源。

 此书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且是民国佛门泰斗印光大师一生最为推崇、刻印流通最多的三种经典之一。印光大师曾说:“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太上感应篇》)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太上感应篇》内容从发心立愿,一直到落实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道德,是修学者很好的立命处世、培福迁善的导引。 如下摘录一些《太上感应篇》中颇具有现世意义的精华语句,与君共勉。

 01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四句为《感应篇》的总纲,前两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阐明感应的道理,讲感应之理,后两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阐明报应之事,讲这些事相。 我们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这一切都难逃神明的眼睛,种善因得乐果、造恶因得苦果,这一切都是自感召来的,“有感必应,随感随应”,天地并没有私心,吉凶祸福其实取决于自己,善恶之报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示现,正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些道理圣人说得都很详细,可奈何现世仍有一些痴人不相信,往往弃善从恶。因为还没看到现世的果报,或者是心存侥幸,他看到有些善人的命运殊途坎坷,而有些恶人却能顺遂高寿,于是说“善恶之报莫须有,因果之理不足信”,却殊不知因果之理何时会饶过任何人,善恶之报可能会报在今生,或是来生、子嗣等,只是时日长短罢了,这就是俗语所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02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大意为“合乎道理的就要前进去做,不合乎道理的就必须退避不为。” 顺天理、心地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为“是道”;逆天理、行于逆乱,一心利己,这是“非道”。这两句,一个劝人迁善,一个教人改过,但都最终统归于一个“善”字而已。 善重要的是心善,即心态要平和,无论儒释道都讲究善的后天培养。即修身,通过行善获得自净,而达到心善。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7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是“教育学第一书”、“管理学第一书”、“家道学第一书”、“格物致知第一书”、“修身第一书”、“因果教育第一书”、“人生启蒙第一书”,这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能够带给我们财富、事业、家庭美满幸福的所有密码。

  由太上我想到太岁,想到太岁文化。

  适逢己亥猪年,儿子的本命年。翻了翻从25年前怀孕胎教开始的日记,一直到20xx年《儿子成长手记》约近50万字的记忆,诸多感慨,暂且不表。

  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个是尽孝,一个是行善。我们的祖先真的很了不起,时时处处都在用一切办法来规避我们的德行受损。太岁文化,归根结底,旨在提醒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笑、孝顺父母、戒邪淫、仿效圣贤、惜福爱人。诸恶莫作,众善皆为。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8

《太上感应篇》是以劝善为主旨,化俗济世为主要目的的感化人心灵、修身养性的中国“古今第一善书”。它宣扬人的善行,主张去除的恶行,比如爱国爱民、敬老爱幼、等思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而《太上感应篇》作为道教的感化教文,据说是抱朴子借太上老君托言而著,其中的感应教育,从古至今,就更加地深入人心,引人学习,对规范世人的行为是大有帮助的,这正是它的积极意义。我觉得这本书,会给我们很大的人生收获。

首先,开篇语:“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十六个字告诉我们的是行善与行恶所导致的结果。现在每天的新闻都在报道着世界各地灾难不断,同时,也在发生着人心道德沦丧的事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比如为什么这个人有福、走运,为什么那个人就灾难不断呢,人生的每一个境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发生,都与个人的人心与自身的言行息息相关,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迷信,不符合科学知识,但看看今天的各种大灾大难,这是天人感应,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我们最应该改变的就是人心。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不要总是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为他人极力的隐瞒;不要总是炫耀自己的长处,要韬光养晦,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听到或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就算耳朵可以听闻,嘴巴却不可以说出来。我们要知道谁还没有缺点呢!如果别人的缺点被传播出去了,就会有损他人的声望,而这样造成的后果究竟由谁来承担呢?而在当今社会中,在工作当中,对于自己的长处,应该学会将它深藏不露,学会正确运用,不然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种种障碍。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去,不应该去管别人的长短处什么的,不然会给别人带来困扰,重点应该放在自己身上,韬光养晦,改正自己的缺点,修身养性,学会与人为善,提高自身的修养。

最后,这本书还带给了我其他的感悟:我觉得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和善的心。我们要懂得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他人容得下他;同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不管是与父母家人相处,还是与朋友同事相处,甚至于与陌生人来往,这都是我们应该所学习的相处之道,这也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9

此文从古代至今流传千年,被誉为“第一善书”,无论佛道中人、社会各阶层人士还是黎民百姓莫不对其推崇备至。细细品来,作为修道之士的我,想谈一些心得。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开篇就道出了本文的精髓所在,似灵魂般贯穿始中。无论是道教所说的“承负”还是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在本文中好像得到了巧妙的融合。如果我们把此文仅仅当成一篇劝善的文未免就太遗憾了,就修行的眼光看,此文字字珠玑,处处蕴含着成仙了道的法门。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话无疑给芸芸众生打开了成仙了道的方便之门。有人说修行是炼内丹、是做道场、是符咒、打坐等等,这种外在意识形态的修行方式固然重要,但不是通向正果的唯一途径。虽然佛道有这样那样的区别或者说修行方式的不同,但作为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两大宗教所提倡的不外乎一个“善”字,所修的’不外乎一个“心”字。本文的主题思想就是“遏恶扬善”,你的心修好了,你的言谈举止就是善的表现。你的善行达到了,自然就有福报随之而来。

  对于此文,古往今来,高功大德们宣扬过、王侯们提倡过、士林和百姓们传诵过,当今佛教和道教的大师们还在讲。这是为什么?因为此文确立了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正面形象,怎样做是善,怎么样做是恶,做了恶有什么后果。宣扬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对恶行的警戒和惩治。是迷茫众生眼中的一盏明灯,精神苦海中的救命舢板。让众生有敬畏之心,自觉地约束不文明的行为,从而得到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0

太上感应篇是老子《道德经》的第四十章,也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章。它深刻地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互动和共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人生观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对太上感应篇的读后感,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深入探讨。

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要抵御、强行干预,要像水一样,顺应着大自然的规律,顺应世间的变化,才能在生存和发展中更好地生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体现这样的哲学思想。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只有与时俱进,适应变化,才能不被淘汰;在生活中,我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人心的修养

太上感应篇提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心境平静,内心深处不想功名利禄,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太过追求物质的满足,忽略了心灵的修行。我们也可以从太上感应篇中获得启示,在生活中注重心灵修养,内心保持平和,更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三、和谐共生

太上感应篇讲述了天地万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和谐共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帮助、理解和包容。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够逐渐走向和谐、稳定。

太上感应篇虽然是一篇古老的文章,但却具有永恒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学会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心灵修养,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读书来强化自己思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1

风雨是天地的造化和基本功能,天地是人类的母亲,人应该崇敬自然的一切造化。和风细雨固然值得欣慰,即使疾风暴雨也自有它的道理。再说,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包括自然灾害,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对此应以敬畏心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去化解,而不应咒骂之。

孔子遇到迅雷疾风时,必会整肃仪容祈求上天。《曲礼》上说,若遇疾风迅雷大雨天气,要整肃容貌,虽在夜里也一定要起床,穿戴好衣帽端身而坐。程子每次遇到风雨必定起立严肃以对,这就是尊天敬地。天为父,地为母,父母有怒,孝子哪能不敬畏呢?

不仅古圣先贤,即使文人墨客也多方对天地风雨表达了感激之情。比如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杜甫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有些愚痴之人不明此理,怨天怨地、呵风骂雨。雨下多了埋怨天不遂人愿,伤害了农作物,晴天多了又埋怨天旱不降雨;不刮风了埋怨雾霾严重或是天气炎热;风刮大了又呵斥其造成灾害或带来沙尘暴等。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这般心态如何能感得风调雨顺呢?如何能感得自身吉祥呢?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2

《太上感应篇》从一开头的“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使人产生了神圣感和庄严感,因为这是我们的太上道祖在开示后辈们以及世间的一切众生,教导世人要知道“承负”,要知道“冥冥之中,自有报应”,自身的好坏都是自己造成的,有因就必定就有相应的果。因此劝诫世人要懂得向善,多行善事,多积德。因为“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秧。”命由己造,福由己求。这就很容易让世人明白了积德累善的大功德,如何积德累善从而改善自身,为自己为家人求福报,得福果。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3

在《太上感应篇》里还列举了一系列不善之举最后所得的报应,恶果。这一幕幕可怕的情景结合到现实社会中,以及每个人身上,恐怕都会引起共鸣,使世人反思。当然这也会让世人更直观、形象地了解道教的“承负”思想。

当然对于有心修行的人士来说,这篇劝善文还是一篇叫人修行的道门经典,例如裡面提出了三台北斗对应人身中的三尸神,以及要证地仙、天仙要各积多少善行等等,都直观地说了入道的法门,这是我们在自身修炼的过程中必须刻在心裡(心印)和付诸于行动的。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不安,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等等一些列不正常的现象和风气都值得我们当代得道教人士去做,去弘扬我们道门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开方便之门,特别是向太上道祖给我们留下的这篇《太上感应篇》是非常好的教材,值得世人去学习和付诸于行动。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4

前面说了很多让人劝善的事,现在就来谈谈怎么修身,只能修好了自身才能更好的劝化众人,这就需要大智慧了,首先人要心静如水,想清楚你要什么,把一些影响你的烦恼要果断的抛弃,只有这样你才能以最佳的心态学习新生事物.其次要专一,学一样东西,要精一东西,要把它吃透,不能三心二意,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的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诸法实相,连佛都如此何况我们一介凡人呢?

定了心,专了一,那还有什么东西是学不会.

古人有云,知事多时烦恼多,懂的东西杂而不精,这是障,我们修身修心不论是出家、在家,清净心重要,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知道那麽多干什么,有什么用.只有做到阿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净静心的法门是好东西,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便是这个理了,

古人又云,识人多处是非多,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障碍,就是传播是非,同盟校训里也有说不评事非.世人为什么都这么关注是非呢,别人的长,别人的短,东家做什么事了,西家又怎么地了,事不关已,已不操心,我们当然不是要做这样,只是有些事情我们要注意,祸从口出,换个话说就是是非从口出,闭上嘴巴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凡事都有因果,我们修行者更应该注意这个因.注解里面说得好,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也。

正己有许多功夫,化人有许多妙用,人能正己,未有不能正物者也,凡事就是这个理.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15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人活一百天叫一算,十二年叫一纪)。不但年寿被减,而且罚他贫困损耗。患难的事情纷至沓来,大家都厌恨他,刑罚祸害跟着而来。吉祥之事,没有他的份儿。凶煞恶煞使他受灾殃。到了年寿已减尽时,就是死期。三台神君掌金玉,禄位,土田;北斗神君掌延生,注死,祸,福。他们在人的头上,记录人的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的身体中,(上尸神彭倨,中尸神彭质,下尸神彭矫,)分别居于人脑,胸,腹部,每到庚申日(每六十天有一日)时常进见天曹,检举人的罪过。每月最后一天,灶神也会检举一家的罪过。罪过大的削减十二岁纪也,罪过小的削减百天。大小罪过,共有一百多种。想延年益寿的人,先要避免大小过错。合乎道义的事,应勇往直前去做。修道者,对于正道,亦应遵而修之;不合道义的事,做不得,更应悬崖勒马而不为。修道者,对于邪道,应退而弗修。不走邪恶之路,不明瞒,不暗骗。力行好事,多积阳功阴德。发慈悲心,爱护生物。尽忠国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先端正自己,然后劝化他人,怜惜和救济孤寡无依靠的人。尊敬老人,爱恤他人的幼儿。昆虫草木,尚且不能伤害。别人有不吉利事,应怜悯他,高兴别人做好事。别人有急需时,慨然济助。别人有危险时,立刻救他。人我一体,他人的得失,等于自己的得失。不宣扬他人的缺点,不夸耀自己的优点。阻止恶事,表扬善事,把多的让给人,自己取少的。受人欺侮,不怨恨,受到宠爱,要看成像天上掉下来一般惊畏,并加紧积功德。给人恩惠,不求报答。施舍给人,没有后悔。所谓善人,大家都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应得福禄,不求自来。邪神凶星敬畏他,不敢相犯,众神之灵处处保护他,做任何事必定成功,可达成成神成仙的愿望。

以上是《太上感应篇》读后感精选范文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4318.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6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3年12月6日 下午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