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  教案的革命2.0读书报告分享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读书分享的活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教案包括了一系列的读书分享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  教案的革命2.0读书报告分享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

最近一个月在读《教案的革命》一书,对这本书有了更多的兴趣,也对本书有了一些思考。这本书把最新的理念带到我们身边,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有个伟人说过:不止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我相信,有这样一个指路明灯,我们的前行会更顺畅!通过学习《教案的革命》这本书,我有了以下以下几点感悟。

一、学与教的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其存在是为了帮助儿童在新旧经验之间发生更融洽的顺应与同化,即发生更好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先学后教——从行为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教是以学为基础或前提的,没有学习,则无须教学,犹如“没有买,何须卖”,以学定教——从行为的专业性来看,教师多作出的任何教学策略都是以学为依据的,是基于学情的,不是随意的。

我了解到学历案是由教师到学生再到学生的自我转换。我也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在于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和促进学习,不同学生擅长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匹配教学方式,说中学,做中学,悟中学,是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学历案能更清晰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并能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为何“我教了,你不会”的认识

教案的专业化问题从“教”到“学”是信息的第一次转换,从“学”到“学会”是信息的第二次转换。

在现实课堂上,教师的关注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倾向于关注“怎么教”;二是倾向于关注“教或学什么”;三是倾向于关注学生“是否明白或学会”。所以,我们要改革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一次听到“学历案”这个新奇的名字,我困惑了。学历案是不是应该是“学案”呀,不会是打错字了吧?“学历”这个词都知道。“学案”这个词也知道,加在一起就不懂什么意思了。大家议论纷纷,说出了各自的猜测。带着好奇的心情,我认真学习了这本书。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经常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滔滔不绝的讲,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力求全面细致,但是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高,最后教师只得无奈的说:“我教了,学生学不会!”这种现象的出现源自于教师没有弄清楚学习过程中信息的转换过程:信息的第一次转换是信息的人际转换,即从教师到学生(自主学习中表现为从文本到学生)。第二次转换是信息的自我转换,即学生对信息进行精加工,完成知识的记忆、结构化、整合等过程,只有实现了信息的第二次转换,学生才有学会的“可能”。教学,作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活动,其结束的标志是学生“有没有学会”,绝非教师“有没有教”。我们教师过分关注“怎么教”,“教什么”而不是关注“学生是否学会”针对上述问题,

《教案的革命》这本书明确给我们提出了,我们如何关注“学生的学”。明确“学会什么”“怎么学会”“怎么评价是否学会”等一系列步骤。

这本书把最新的理念带到我们身边,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有个伟人说过:不止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我相信,有这样一个指路明灯,我们的前行会更顺畅!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2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杜郎口中学不论语文、数学、英语课,他们的模式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把学生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首先,互相帮助。这种讨论式的学习,使问题可以通过学生间平等的合作讨论来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

  其次,自由。他们上课讨论,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使他们的好动得到宣泄。

  再次,轻松。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被动的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学习。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每个人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在课上,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老师没有过多的话语,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在学生挖得不透、悟得不深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一步追问,从而使学生又进入更深层问题的讨论。整节课上,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师与生融为学习的整体,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预习交流、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落实。课堂成了学生竞技的赛马场地,教室成了百舸争流的知识海洋,班里成了燃放智慧火花的露天广场。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勇于展示自我,使课堂真正的活了起来。在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

  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起着引导、协调、督促的作用。我觉得做为教师,就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杜郎口的经验很好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如何将杜郎口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艺术

  1、要转变观念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型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我们老师都具备,也可以说我们的老师都在为使这一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努力的工作着,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的转变太难了,有诸多的这不敢、那害怕在进行自我束缚,根子还是在于部分老师学习新理念不深入,或者理解不深刻,自以为知道就是理解、理解就是掌握,造成传统的学生获取知识观、知识获取方式与学生自身能力形成的关系观在大脑中占据统治地位,诸多的这不敢、那害怕其实就是传统观念的必然结果。要改革就要不怕失败,不能缩手缩脚。

  2、不能照抄照搬,不搞形式主义

  毕竟校与校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我们应该根据本校本班的特点,因校因班制宜的找到合适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合理嫁接,在教学改革上就会有所突破。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和原则是不变的,教学规律是相通的。学习时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和班级联系起来,因此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3、要加强业务学习

  在杜郎口中学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要分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的情况下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这就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

  三、学生们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1、争分夺秒的习惯。学生的时间观念要强,在黑板上写字时速度要快,要与时间赛跑。但这种时间观念是我们很多学生缺乏的。

  2、合作与竞争的习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四人小组分组学习、探究,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老师在点评时,也注意强化学生的这种小组的归属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合作与竞争二者很自然地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这个课堂就成为健康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上课的过程也就成为享受快乐的过程。

  3、自信地展现自我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占据了课堂上的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的表现我读出了他们的自信,他们明白,成功必须依靠自主学习。从走廊上学生自己创作的标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自信:“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4、以强带弱的习惯。在分组学习这种模式下,基础好的辅导基础差的,先明白的提醒还不太明白的,让这成为一种习惯,更准确一点讲,要成为一种责任。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的负担相对就减轻了。

  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要“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总之,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认真思考,自己课堂教学和杜郎口的差距,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做,才能把杜郎口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但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理念,我们要寻找符合我们的课改之路。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3

作为教师的我,读了蔡老师的新书后,我开始反思,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尝试着运用蔡林森老师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自己少讲一些,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一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来了,且真正实现了“让课堂回归于学生”的教学理念。从此上课我轻松了很多,学生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学期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书读多了,我们的认识就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烁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奇迹。读了蔡林森老师的《教学革命》这本书后,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后盾,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场教学革命对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太重要了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4

现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数课堂都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如何让学生从“观赏者”变成“表演者”,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教案的革命》重点介绍了学历案的由来,学历案的叙写以及高中各科的学历案。这本书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值得每位老师学习、研究和参考。

  学历案,顾名思义,即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学历案记录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的认知地图,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具体来说,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由此可见,区别于传统的教案,老师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教什么、怎么教,而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何以学会。老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阅读中我明白了,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明白“学会什么”“怎么学会”“怎么评价是否学会”等一系列步骤。而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制定与叙写学习目标、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用好“资源与建议”、设计好学习过程、课时作业等。这与我们所说的“教、

  学、评”的一致性是类似的。

  书中指出: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质量的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了解教材、学情和教学资源,不仅要关注三维学习目标,更要关注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因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可操作、可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大家在撰写教学设计时,经常将评价任务和学习目标弄混淆,其实区分它们两者的不同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评价任务是指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它一般时纸笔检测(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各类题目、试卷等)和表现性:评价(问答、展示实验、调查等)两种,要可测、可评且与目标匹配,作用是看学生学会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够,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另外,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明确顺序,即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好评价任务后再设计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任务方式要多元化,突出检测的针对性;最后评价任务的描述也要清晰可执行,具有“导学”的`功能。总之,评价任务不等同与教学任务,也不等同于课后作业,它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引领教与学。

  何谓真学习,在本书中也有详尽到位的描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了,学生就一定能够学会,其实不然,往往这样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习结束后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新教师会出现这样的情況:课堂上老师全面细致地讲,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但是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高,最后教师只得无奈的说:“我教了,学生学不会!”其实,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这是我在如何设计“学习过程”以实现“真学习”这章中找到的解决方法。我们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要注意几个原则:资源选配要指向学习目标;把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的逻辑:贯彻“学——教——评”致性。只有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真学习。

  读了《教案的革命》后,最大的体会就是,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习。探索路漫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5

 4月12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不过,对于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值得欣赏和学习,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会存在。而许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会存在的更好。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6

今年暑假,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教案的革命》一书,让老师们利用假期闲暇之余读读书,同时学习温江区推行的学历案。开学后每一位老师都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12月3日,几位教师代表作了读《教案的革命》一书的分享。分享会中,几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的读书收获,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认真及读书时的思考。其中税霞老师说老师教了,学生不一定会,学生学了,学生不一定是学会了,提到学历案就是要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杨和辉老师则总结了三点:1.不忘初心,牢记目标;2.以生为本,因势利导;3.注重过程,总结提升。张兰灏老师说学历案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教师一定要关注“如何学会”,关注教的是教案,关注学的是学案,让学生如何学会就是“学历案”。刘丽老师读的是《听评课》一书,她分享的是在听评课中,老师更该关注的是学生,而且在一堂课中应该关注某一个点(例如:时间,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等等)

本次的读书分享会,不仅促进了老师们的交流,也加深了老师们的感情。通过此次活动,让老师们知道:只要能坚持阅读,能坚持与人交流分享,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造就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7

“三个成长”:学历案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历案的使用帮助学生转变了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促进了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变化

1. 观念的变化

(1)否定了传统的旧观念。改变了长期以来,“教了”等于“学了”,“学了”等于“学会了”的老观念,形成了为学生实现信息的第二次转换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新观念,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2)对学习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学历案让老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习、维持学习和促进学习,不是替代学生去学习。只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纠错的机会、感悟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学生才能经历“真学习”,实现真成长。

(3)对学习过程的意义有了新思考

课堂不应该是“学堂”,“讲授”同样不应该永远作为教师课堂的主要行为;过程与方法应该随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难以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2. 行为的变化

(1)教学关注点的转变

学历案对教师备课带来的变化是:从只关注内容到更关注目标;从只关注只是到更关注学科素养;从只关注教到更关注学;从只关注结果到更关注过程;从只关注练习到更关注评价;从只关注统一到更关注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历案主张把学习过程看作一次旅行,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

(3)研究领域扩大,教学收获增加

3. 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声誉

(1)课堂品质得到提升

(2)经验得到广泛传播

(3)学校在课程改革领域内的示范、辐射作用更加凸显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8

现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数课堂都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如何让学生从“观赏者”变成“表演者”,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教案的革命》重点介绍了学历案的由来,学历案的叙写以及高中各科的学历案。这本书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值得每位老师学习、研究和参考。

学历案,顾名思义,即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学历案记录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的认知地图,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具体来说,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由此可见,区别于传统的教案,老师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教什么、怎么教,而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何以学会。老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阅读中我明白了,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明白“学会什么”“怎么学会”“怎么评价是否学会”等一系列步骤。而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制定与叙写学习目标、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用好“资源与建议”、设计好学习过程、课时作业等。这与我们所说的 “教、

学、评”的一致性是类似的。

书中指出: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质量的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了解教材、学情和教学资源,不仅要关注三维学习目标,更要关注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因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可操作、可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大家在撰写教学设计时,经常将评价任务和学习目标弄混淆,其实区分它们两者的不同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评价任务是指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它一般时纸笔检测(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各类题目、试卷等)和表现性:评价(问答、展示实验、调查等)两种,要可测、可评且与目标匹配,作用是看学生学会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够,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另外,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明确顺序,即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好评价任务后再设计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任务方式要多元化,突出检测的针对性;最后评价任务的描述也要清晰可执行,具有“导学”的功能。总之,评价任务不等同与教学任务,也不等同于课后作业,它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引领教与学。

何谓真学习,在本书中也有详尽到位的描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了,学生就一定能够学会,其实不然,往往这样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习结束后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新教师会出现这样的情況:课堂上老师全面细致地讲,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但是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高,最后教师只得无奈的说:“我教了,学生学不会!”其实,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这是我在如何设计 “学习过程”以实现“真学习”这章中找到的解决方法。我们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要注意几个原则:资源选配要指向学习目标;把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的逻辑:贯彻“学——教——评”致性。只有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真学习。

读了《教案的革命》后,最大的体会就是,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习。探索路漫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9

润物无声 素养落地

——《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读后感

暑期有幸拜读了卢明教授主编,崔云漷教授主审的《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一书对指向深度学习的整合论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借用书中有趣的“狗”的教学示例,来看一看何为整合论教学:先用实物或语言辅助,让学生认识一只完整的狗;然后将狗按某种逻辑进行“分解”,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教、深入地教;教完之后,将所学的各个部分“组装”起来,“再次”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后续的考试评价要让学生回到“一只完整的狗”的层面来展开。

那么如何实现整合论教学就引出了大家频繁提到的“大单元教学”。对于“大单元教学”这一新鲜名词,我是迷茫的。拜读此书后才知道:大单元之“大”意在区分一般的单元设计,凸显素养目标的引领以及统摄中心的作用。相对于之前所说的“单元”,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和大问题”等为统摄中心的大单元教学更符合整合论的逻辑,因而更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特别强调如下要素:①确定大单元教学的统摄中心。统摄中心包括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和大问题。②明确大单元教学的要素。涉及的相关要素包括单元名称与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六个要素。③大单元教学必须介入真实的情境。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应当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从空间维度看,一个单元至少指向一个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知识体系与学习的关系,先通过单元开篇的教学——“单元导学”,让学生感知“森林”的全景,再通过分课时学习让学生走入“森林”去认识“树木”,进而通过认识“树木”反过来加深对“森林”整体的认知与理解,最后通过单元小结与拓展学习,形成单元知识图谱,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20xx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目标,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

新课标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理解历史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我认为《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一书中提到的整合论教学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积极尝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整合内容,开展单元教学。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导向,从研究教师“怎样教”变为研究学生“怎样学”,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将新课标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0

一、整体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不同阶段的作业,以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课前作业

课前作业的主要功能是为新课学习作铺垫,一般包括预习教材、复习与本主题知识有关的前备知识和方法等。

(二)课中作业

课中作业也称课堂练习,其主要功能是检测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某一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即学生“学会了吗”、“学到什么程度了”,进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申和继续,其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开阔视野。

二、作业应与学习目标匹配

(一)内容吻合

教师设计的作业在内容方面应与目标吻合,不超出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范围。

(二)形式匹配

作业的形式有多种,有纸笔作业,有调查、访问、体验、实验等实践性作业,它因学科及主题的不同而不同。

(三)难度恰当

教师设计的作业在难度上应与目标一致,不随意降低或者拔高难度。

三、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次的作业

分层次的作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业量进行分层,二是作业难度进行分层。

(一)作业量的分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来设置作业量,让学生各取所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为所有学生均需完成的,而选做题可供各类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从而实现作业在量上的分层。

(二)作业难度的分层

教师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合理难度的作业。

四、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作业的形式有多种,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划分为:纸笔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和封闭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和合作性作业等。

(一)纸笔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

教师应加强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二)封闭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相结合

开放性作业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大胆地探索与表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辩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自主性作业与合作性作业相结合

自主性作业即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作业即通过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1

1、问题的提出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课堂往往充斥着一种“灌输”或是“说教”的气氛,无形中消弱了学习的乐趣甚至学习的意义。

在“灌输”的理念和其指导下的教学实际操作,学生是什么?学生只是一个等待装满老师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的“容器”——而事实上,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容器论”的实践,导致课堂上教师只关注自身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只关注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的发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课堂。

在“说教”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是权威,教师永远是对的,学生只要聆听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足够了。它比“容器论”稍有进步的是,承认学生是一个具体的有着思想和感情的人,但是它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教师的见解,要求一个声音——那就是教师的声音,而不能是其他声音。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思考和探究,不需要合作和讨论。

而“学历案”的学生立场要求我们——还学于生,“学讲课堂”更是试图构建一个属于学生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坚持的是“发展”的理念——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获得专业成长,即通常所谓的“教学相长”是也。“学生的天”在哪里?“学生的地”在哪里?答案就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2、创设“还学于生”的教学情境

我们强调“还学于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就是情境的“适宜性”——在化学学科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中,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与时间。

(1)意义追寻。“适宜性”必然要求我们探问“情境”的意义。

“情境”之于学生,首先在于这是学生在现实世界可能接触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可以是各个方面的。比如,就拿工作场景而言,我们通常讲,“三百六十行”——这就说明,学生以后的工作存在太多的随机性。如果我们使用其中的某个行业(比如,化工工程师,园林设计师等等)的场景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应该可以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即将踏入社会的他们对于未来当然存有美好的期待。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进行有关化学的学习,我感觉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学生又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情境”之于学生,其次在于场景所承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涵养功能。我们仍然以上面提到的行业场景作为例子。其实,作为一个行业,就已经把化学学科的实践价值(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社会价值(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体现出来了,这也是学科之于学生的价值存在、意义体现。当学生置身于自己喜爱的行业场景中的时候,自然就会喜欢上场景中的化学因素、甚至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问题。而学生要想解决其中的化学问题,那就离不开化学所特有的观察视角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宏微结合、变平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他的化学核心素养自然就会得到实践培育和自主发展。

(2)主题内涵。“适宜性”必然要求我们探问“情境”的主题内涵。不是随手找来一个情境就用,“情境”必须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否则就会变成单纯地为了情境而情境,也就失去了“情境”之于课堂的本意。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创设情境的主题内涵可以从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实践角度、价值层面等维度进行挖掘和展开。

化学学科的实践,是一个最值得进行深入挖掘的情境来源。

比如,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教学楼,都会设置消防管道和消防器材。这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情境资源。①这里首先有一个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教育。消防管道和消防器材,是留给我们的生命“管道”和生命“器材”。②你会正确使用这些生命“器材”吗?因为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让生命“器材”起到保护我们的生命的作用。③泡沫灭火器是依据怎样的化学原理进行工作的?你能开展实验并进行理论的解释吗?

这样的一个情境,来自学生平常周围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了。就是这个熟悉的情境,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方位的。第一,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而本情境中的“安全”意识的教育是最直观和最直接的,尤其是它把“水解”原理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进行实践,更加形象直观的告诉学生化学科学的价值所在。第二,化学学科的实践意义。学生开展水解的实验探究,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而不是只能在实验室中或者黑板上进行的化学知识。第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本情境将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都进行了培育,比如“宏微结合”。宏观上我们看到灭火器中的物质喷射以后竟然可以灭火,那么,它的微观实质又是怎样的?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宏微结合”来探究这个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宏微结合”素养锻炼和提升的过程。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2

这几天我有幸读了《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与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案,主要是对“导学案”的有效性进行深度挖掘、提升和转变,从而促进教学各要素联动一致起来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是否学会”,力求让学生学习的动态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评测与满足,真正让学习看得见。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学立案的由来学历案的制作,学历案,顾名思义即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具体来说,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可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构建社会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由此可见它区别于传统的方案,甚至可以说颠覆了以往常规教学的方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案理念,教学理念,

 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内容出处、学习目标、评价活动、学习过程、检测作业、学后反思”等6个基本要素。下面主要围绕学历案的三大核心要素“学习目标、评价活动、学习过程”谈谈我的理解。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质量的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了解教材,学情和教学资源,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更要关注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案来说,目标设计都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如果教学是段旅程,学习目标就是我们的终点站,有了明确的目的地,旅游的人才更有归属感与安全感。设定与表述学习目标,主要依据教材、学情和课标,缺一不可。这个学习目标一定是大部分同学通过努力都能达成或实现的。此外,学习目标在表述上还需做到“具体、明确、可测评”,现在很多教案上仍会出现“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之类的目标表述,这样的学习目标显然是欠妥的,如果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既不明确也不具体更无法测评,那么这个目标设置的意义何在?为此我们需要将学习目标精细化,可将一个大一点的学习目标分解为2到3个小目标,然后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去实现它。或者是将一个不易评测的目标进行变式,从而初步判定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任何形式、种类的教学设计都有三个问题需要确定:首先确定“我们要到哪里去”,即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表述;其次确定“我们如何到达那里”,即教与学的活动设置;最后确定“学生已经到哪里了”,即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即我们通常所指的课后评价,其评价形式或方法现多为客观纸笔式的(如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等)检测,

“学历案”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将评价前置的逆向教学设计——从“学习目标”到“指向目标的相应评价任务”到“教师教的活动”再到“学生学的活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就是课堂演绎中,还是从“教师教的活动”到“学生学的活动”再到“相应的及时评价活动”,依此将课堂进行下去。其中镶嵌在学习活动后的“评价任务”主要有利于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去判定学生是否学会了。如果没有实现目标,那么偏差在哪里?进而如何去改进?通过这些信息反馈,教师能够及时的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进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或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习目标和匹配目标的评价活动设计好了后,下面就是如何实现或达成目标的问题——也即设计学习过程。学历案的学习过程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指向某一学习目标,课堂中从来都不需要无用无效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活动必须是目标导向下的。并且一个学习目标至少要靠一个或多个学习活动来实现与达成。并且这些活动一定要是任务型的,问题导向的,以此保障学生始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学习活动在设计时尽量要具有情境性,营造贴合学习内容氛围,尽量的让活动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留下思考或问题解决的痕迹,让学习真正发生。

以往我在撰写教学设计时,经常将评价任务和学习目标弄混其实区分他们两者的不同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评价任务试纸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主要是看学生学会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位,教师下一步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评价任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任务方式的多元化,最后评价任务的描述也要清晰,可执行具有导学的功能,总之评价任务不等同于教学任务。

总之读了教案的革命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颠覆了以往教学设计的固定模式。遗憾的是书中还有很多没有理解的理念,没有理解的概念,还有很多的困惑,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逐一理解。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3

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变革课堂?

2.如何利用学历案变革课堂?

3.学历案带给课堂怎样的变化?

01

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习力提升,是知识与信息的主动获取和整合、加工、创新的能力。然而,现实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偏重分数,而忽视育人。表现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论得出,轻过程体验,机械式重复讲练在传统课堂处处可见,学生能力缺失比较严重。

传统课堂仿佛成了讲堂、“教堂”,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成为这种课堂的标签。学生被动学习,按照唯一的所谓标准答案记忆或照搬硬套地解题,这样的课堂不会成为有趣的学堂,又怎能会有灵动与智慧?

教堂式的课堂,教师凭借自身经验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忽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未能依据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进行认真叙写,教学经常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忽视学习力培养的课堂,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都比较淡薄,学生学习的适应能力、胜任力均较差。究其原因,正如华师大崔允漷教授所说:“课堂内假学习、虚学习、疑似学习的现象还很普遍。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力的低下。”他认为,教育要提升学生学习力,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经历做起。

02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在学习过程中,让多种感官综合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效率会高,学习效果也会好得多。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引导学生经历新知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学会学习创造空间。

什么是学历案?崔允漷教授认为,学历案是指,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起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学历案,重点关注“历”字,即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或过程。我们应当这样想,教师设计学历案,设计的是通向目标的脚手架,设计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设计的更是祖国的未来。

学历案的研究与实践,能促进课堂的变革。这种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选择学历案的实践为突破口,是改革者明智的选择。

学历案关于学习的解读是,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需要学生亲自探索与实践,其他人无法代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起学习,组织学习,评价学习。学习历程展现的是“生学师助”,学生在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评中学,最终收获的是真学习,学习力在学习历程中持续生长。

本书作者指出,学历案与教案有着明显的不同:教案的立场是教师,学历案的立场是学生;教案的用户是教师,学历案的用户是学生;教案的构成要素是以教师的行为来组织的,而学历案的构成要素是以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来组织的;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一般一个教案一课时,而学历案是以学习单元为单位,不一定是1课时,可以是1至5课时。

03

学历案,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长期以来,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认为“教了”=“学了”,“学了”=“学会了”,这导致教师关注教,忽视学。学历案的实践,让教师顿然醒悟,明白学习是学生应当亲历亲为的道理,从而带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中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学习的发起者、维持者和促进者,教师从“先生”变成了“导游”,服务于学生的学。

学历案,促学生的学习力生长。学历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有了提高,而且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学习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改变。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比率提高,变得想学;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变得能学;最可贵的是,学生学习力提升,变得会学。

学历案,帮学校打造品牌。学历案的研究与实践,提升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品质,让学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学校的声誉越来越好。应用学历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的痕迹逐步淡化,而学的痕迹不断凸显,学习效率会持续提升。学历案:让学生“在学习”、“真学习”的学校品牌深入人心!

阅读感悟:

阅读该书,让我看到一所学校的崛起,是源于用学历案变革课堂。学历案从顶层理论设计走向学校的实践,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这其中有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有一线教师及其伙伴们的不懈努力和精心设计,项目研究让多方合作形成合力,从而使学历案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只凭经验教学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性应体现在为学生的学设计科学的方案,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过去的教改尝试,到如今的“新课堂”建设,以及“能力罗盘”的实践,都聚焦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历案的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促进学生学习力生长”的大门,梦想随之放飞。

学历案的要领在哪?本书作者指出:一是从“教师立场”转为“学生立场”;二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即语言和逻辑的问题,结论是一一用学生语言、按学的逻辑去编写学历案。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项目研究在实践中悟出来的。因此,一切的理论指导均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凝炼,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从现在起开始行动!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4

《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作为《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的升级版,不仅是从“课时”到“单元”的扩容,更是整合论教学的新探索。由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具备整体性、具身性、情境性等特征以及深度学习的多向度诉求,整合论教学中的“整合”也体现为上述提及的多维度整合。

如何将整合论的教学逻辑落地于实践?本书为我们揭开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取径,提供不同学科大单元学历案实例给我们参考和借鉴。

教案的革命2.0读书分享心得15

《教案的革命》一书从理论讲到了实践操作,为我们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先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其实《教案的革命》就是以教案为切口,在里面注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加以改革创新实践。《教案的革命》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从“何以学会”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案,以学生的立场去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的每个单元,小至每个小课时的设计都围绕或者聚焦学生“何以学会” ,从解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 生学情后明白确定学生期望学会什么,因而设定我们的教学目标。 设计“何以学会”的完整学习历程,配合指向目标监测的形成性评价,确保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会。

何以学会, 以何学会?读了《教案的革命》有所理解了“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必须完成信息的两次转换:教了——学了——学会了,没有信息的自我加工,学生就难以学会!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实现第二次的信息转换,即“学了——学会了”,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第二次信息转换也是我们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就是学历案的撰写。我们在教案中关注怎么教,教什么(内容)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由此,我反思,感悟如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 种新的关系,从教师是“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学生而非去塑造学生。我们只需要在那些指引终生的基本价值方面,始终要有极大的坚定性。 借助学历案,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事件的发生主角, 从学生的思维、 角度、 学情出发,学生成为主人,学会学习,知识还会远吗?何以学会,学生自主探索,自己经历,过程性的生成知识,同化吸收经验,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认知体系,老师只是帮助者、引领者。 何以学会,学生按照学历案提供的路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攻老师提供资料的难点,使得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当然这过程中,也会有部分学生,即使有了学历案的资源,自主学习仍然有困难,需要老师的讲授、帮助 和指导,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学历案只是一种提供学习的载体,只是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多一点的“脚手架” ,并不排斥教师的讲授,更不具备“包学包会”的功能。但这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和培 养了学生的能力。可以说学历案的诞生是对传统教案的一场革命,新旧教育观念上的一场革命。学历案这场革命中透出的新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耐心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信心与相信。 经济需要改革,制度需要改革,我们的课程需要改革,改革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的方面看改革,我相信教案的改革只是革命的第一小步。 学历案的探索与恰到好处的投入使用在教学中,相信对于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有莫大帮助。

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去学习。只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纠错的机会,感悟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才能经历真学习以实现信息的第二次转换。学历案的出现正当时!

以上是教案的革命2.0读书报告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4696.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7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3年12月7日 下午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