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优秀范文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阅读反思总结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后期活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提高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关于《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优秀范文,以及《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阅读反思总结的模板整理在下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查看和借鉴。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优秀范文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阅读反思总结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 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我觉得本书的精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一本由一位有 17 年幼教工作经历的园长妈妈所著;

二、书中不但引入了 240 个家庭 的亲子教育案例,而且还有作者自己带孩子的亲身经历、感受和教育 方法;

三、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真正把教育融入到了生活;

四、文笔细腻优美,几乎每个案例都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遇到的。

“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 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 子成长得最好。” 这阶段一直在琐碎的事务中抽出时间和精力在读《别以为你懂孩 子的心》,虽然书已经读了三分之二,理解了一部分书中的内容, 因为种种原因读书读得不够细致,很多深奥的东西没法挖掘出来。但 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使得我不得不在空闲之余去思索 这些年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是科学的,使我不断的反思我们是否真 正懂得孩子的心。

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爸爸妈妈们常常会以“自我” 的判断为出发点,例如这样是危险的,这是不对的,这样不好,其实 所谓的“危险”、“不对”、“不好”更多的是父母个人的主观判断, 我们不能从孩子的世界和心里出发,了解他们眼中的事情的真相,常 常的就用所谓的判断左右或干涉甚至误导了孩子对世界和事情的认识。 父母平常的心态最重要。为人父母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 萃,为此真的是“付出了青春献终生”,哪怕自己再怎样的节衣缩食 也不能苦了孩子,但可能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什么样的孩子是真 正的“出类拔萃”,相信每个父母都有每个父母的理解和认识。于我 而言,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的培养成功不是他拥有多少技艺,得多高的分数,拥有多少光环,得到多少奖励;而是他拥有健康的心智, 健全的人格,能够开心的学习,乐观的生活,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 面对顺境能够随遇而安,简单说就是要孩子有个坚强的毅力,执著的追求,对生活有正确的理解。

要听孩子把话说完。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这么大的人了, 还不了解一个小小孩的想法吗!其实真的有可能不了解。孩子一哭闹 我们立刻想到“孩子不听话”,不是积极的满足就是消极的压制,但 有多少爸爸妈妈能够俯下身去听孩子诉说究竟为什么会哭,如果你能 这样做,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发现自己的孩子想法是多么的奇特! 女儿特别不喜欢做公汽,特别是小公汽,开得特猛人又挤,天天都要走路去上幼儿 园,早晨空气清新,我也乐得能和孩子一起步行去学校,但有一天姥 姥回来和我说,孩子放学回来,说什么也不走路,非要坐公汽回来, 可是姥姥非常希望她能刚吃过饭后散步回家,也锻炼了身体。因此两 人想法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后来事情过去后问女儿,为什么一定要坐 车回来,她的回答感动了姥姥,也让我很受触动,女儿说:天气那么 晒,姥姥不是怕晒吗(姥姥呼紫外线过敏,不能受阳光照射),所以 就坐车省得晒到她啊……我很庆幸,当时姥姥和我都没有武断的给女儿 扣上“不听话”的帽子,否则女儿的心里该是何等的委屈!可是,再 想想,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时候做了这样“武断”的事情……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初次为人父 母,没有什么经验可谈,父母那辈人的经验已经离这个时代太久远, 但有时候想想为什么我们也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且很好的在这个社会 上生活,原因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们更多, 反到给了我们更宽松的成长空间。恰恰是如此的宽容,成就了我们自 信的性格吧。但现在的孩子,几乎父母的全部精力都投入给了孩子, 自然无形中也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晚上带孩子到小区里玩,听得最 多的就是“你不听话”,只要有家长和孩子的地方,此类的话就不绝 于耳,看过周老师的这本书,其中的“为什么要做听话的孩子”很有 同感,听话的孩子就一定好吗?什么叫听话?什么又叫不听话?让孩子的心灵得以放松的成长,不要老用听话的标准去束缚他们的行为很重要。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2

尊重孩子是懂孩子的前提。怎么懂得孩子?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孩子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平等的和孩子对话,从小给孩子一人平等 共处的环境,不用大人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很庆幸这个思想较早的得到了实践。以前也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如此的认识。

后来的一次谈话中,先生的同事给了我们这个思想的传输。我们开始尝试为孩子营造平等的家庭氛围。家庭里尽管有老幼之分,但家中的事情全家人都有决策权,宝宝特别小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参与进来,从去哪 里玩,从她自己衣服的选择,从她要读的书,她要做的事,都首先征 求她的意见后我们再实施。这样的好处就是直到现在她自己很有主见, 从一岁多开始自己吃饭,到一岁半自己独立用筷子勺子吃饭,二岁半 上幼儿园,三岁自己洗袜子,三岁半独立洗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和 书具。父母给她提供平等的空间,她的自主意识会得到发展,父母的 尊重,孩子就不会蛮不讲理。在家里,哭是完全允许的,为什么要限 制孩子的哭呢,我们常说,想哭就哭吧,哭有很多好处,可以清洗泪 腺,可以增强肺活量,可以锻炼身体……呵呵,当你这样告诉孩子的时 候,相信几次她就不会再选择哭作为她无理要求的手段了,其实从心 理学上讲没有比哭更好的情绪发泄手段了。所以,在家里,我们最不怕她哭,孩子也知道哭也没有用,因此就学会了凡事要讲道理,只要道理说得通,我们就会赞同。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3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 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 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完后对我受益菲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 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 神枷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 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想要 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桌地 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 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 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孩子,也就阻 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等。这些荒唐 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 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 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 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 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让 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 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 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 乐。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 是相互。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得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住在我 们的心里。孩子只有真心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关心和爱之后,才愿意真 正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读懂他们的心。也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懂 孩子们的心,但我愿为此去努力,我愿意让孩子们长长久久地住在我的心里。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4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 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 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 完后对我受益菲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 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 神枷 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 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 子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 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 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 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 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 孩子, 也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 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 等。这些荒唐 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 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 就是武 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 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 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 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 让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 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5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很重视教育,而且相对来说,还是稍微懂 点教育的,因为我既是身为人母,又是有着许多宝贝的”老师妈妈”,这 是我引以为傲的称呼。也正是因为这个光彩鲜艳的称号,让它夺目的 光辉遮蔽了一些我们没注意的角落。总以为自己了解每一个孩子,总 以为能进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总以为孩子的思想自己都能准确掌握 到。而这些总以为的背后躲藏着的是孩子们的每一份真实。虽然自己 一直工作在幼儿教育的前线,从上、书上还有单位的培训中看了、听 了、学了不少关于育儿方面的理论。但是实际上遇上一些问题的时候, 一个感觉,就是知识和生活联系不起来,不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教 育自己越来越大的孩子的问题上,更是有很多困惑。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真的觉得很贴心,周令瑜老师本 身就是一位园长妈妈,有着 17 年的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她根据自身教 育孩子的实例加上引入 240 多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才有了今天的这 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在周令瑜老师的书中,我像一艘独自探 险的小船,伴随着海浪和波涛,发现一片片从未见过的美好天空。很 多都是现实当中遇到而无从下手的问题,作者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 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娓娓道出,答案不言自明。好的教育者必须首 先是一个好的家长,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天天的在磨炼,一个人不可 能真正的做到懂孩子。

我一边带孩子的同时一边学习怎样带孩子,就怕有些知识懂得太晚,会耽误了孩子,但是当我看到《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的时候, 我还是遗憾了,要是两年前就能见到这本书多好!

一、强迫孩子学,等于扼杀他们的兴趣。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众不同,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因此 各种补习班就接踵而至。这就像给孩子的身上套上了精神枷锁,连自 己活动玩耍的时间都被剥夺了,若严重恶化,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里。 这让我不禁把作者的教育方法进行对比,周老师书中提到,女儿聪明 活泼而且画画、舞蹈都很棒,但她却没参加过任何兴趣班。周老师说 绝不让女儿在 6 岁前参加任何形式的兴趣班教学,只要她自己感兴趣, 做父母的只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材料,外加一点引导,让孩子自己去 探索。这样既不会抹杀孩子的兴趣,又能让孩子能充分的自由发挥。

二、听话并不等于乖和好,不听话也不等于不乖和坏。

似乎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听话的都是乖孩子好孩子,不听话的 就是不乖是坏孩子。记得去听同年段老师的公开课,孩子们表现得很 乖巧,坐姿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评课时大家都称赞孩子们很乖很听话,都投以羡慕的眼光。我自己也认为如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 听话。其实不然,阅读后发现我们又错了。午饭时总能听到一阵阵整 齐的声音:”谢谢老师。”嗯,孩子们真听话,总是等这句话说完才拿出 自己的小手开始吃饭。而这种情形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必定是加工后 的作品。现在看来听来,更像是一群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一种奴性的 表现。试问我们定义好孩子的标准是不是就是:要听话成绩要好。过 分听话顺从的孩子往往是在长期的压迫、压制下练成的,而这种长期 的压抑不仅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个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像是被控制受 管制的傀儡;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既然不能压制,我们 必须相出金点子来,不然让孩子任意妄为也并不妥当。周老师在书中 提到,我们要”先听孩子的话,才能让孩子听你的话”.便是要多听听孩 子的内心,多阅读他们心中的那些故事,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但 不应该要孩子一味地听话。这让我受益匪浅,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 学中千万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三、孩子的专注建立在我们不去随意打断的基础上。

作者在书中提到很多母亲都羡慕她,有一个做事很专注的女儿, 而作者向她们透露秘诀时只说了一句,我只是不去打断她所做的事而 已。妈妈们又问到怎样让局面扭转呢,作者写到,要多陪陪孩子,和 孩子一起听故事一起玩,用各种方法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宝贝勒勒,记得他第一天来幼儿园,先 从讲台开始,看见东西就玩玩一会就丢,把整个教室都翻遍了,做任 何事他没有几分钟热度就失去兴趣了。后来玩积木时,我会去多陪他, 问他搭了什么,提醒他稍微改变下会变成很多东西,他的兴趣一下提 高了,而我的表扬也让他感到有玩下去的动力,那天他居然没有去换 积木,一直玩着同一种积木;另外游戏时,我也会去多帮帮他,和他 一起合作,当然少不了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后,他变了,上课不再随 意走动,注意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生活中,亦然需要如此。有些爷 爷奶奶不太懂,喜欢在孩子做事做得刚起兴时,一直催促孩子去做别 的事,这正是让孩子养成不专注习惯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保护孩子的 一些专注行为,不要去随意打断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事物,站在 孩子的立场去想事情,这样或许能让我们能更接近孩子内心的那片天 空。孩子是一本阅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细细阅读品尝,才能让我们 彼此的心更接近。

在书中,周令瑜老师写道:教育孩子不是做菜,可以边看菜谱边 学习怎么做,世界上没有哪一本教育书籍可以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情 况,像教人做菜一样来教人育儿。自我学习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边 学习边领悟,这比别人直接给予答案更能让人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干到老,学到老,不要照本宣科教育孩子!

之前,看过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对于书中的”巴学园”充 满向往。现在,看《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每看一章都会有不小的收 获,我认为我们每个家长如果都能像周周妈一样愿意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俯下身来爱孩子,每个家庭都会是孩子成长中的”巴学园”了!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6

首先说下我很喜欢的第一本书,《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因为看到书名, 结合当时看孩子的实际情况,觉得真的不懂这么小孩子的心,就买回来看看。

这本书呢,简洁,明了,实用,操作性强,实实在在的例子, 实实在在的发生在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身上,适合 1-3 岁宝贝父母阅读吧。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规那么。 第二,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 这两个我用过了,非常好的效果,感觉孩子其实很讲道理的, 只要你愿意给孩子说清楚,耐心,需要太多的耐心。 第三,每篇都比较短,针对性很强,因为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感谢作者很用心,将自己的方法传授给需要的我们。刚开始看 因为很需要,所以没有几天就看完了,看完之后很久没有看此类书 籍,觉得这本书得消化消化,再看别的书。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7

一、认清自己:我有育儿心,是否也有育儿之力呢?

自以为看了几本育儿书,脑袋里装了些许育儿说教之理。恕不知每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而我们的育儿方法亦不能复制模仿他人而来。周周妈在文中提及这样一段醒目的文字: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我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交流,喜欢育儿这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伟大工程,我有育儿之心,但我就能育好儿吗?答案是否定的。天平的两端指向截然相反的方向,懂教育,孩子得以健康成长;不懂教育,孩子势必向最糟的方向发展。耽误了孩子势必一生无法挽回,所以,我必先认清自己,我有育儿之心,是否也有育儿之力呢?

坦言之,从宝宝出生开始,我只是浏览于各大站,遇到问题就在网站上寻找答案,没有育儿的方向,更谈不上一二三点育儿计划了。自去年驻足于宝宝树,我仿佛找到了通向育儿之门的钥匙,轻轻开启,有善良的宝妈们欢迎相助,更有育儿专家指导引路。我一度感受到育儿是多么轻松的事!可我似乎把“育儿”想得太简单了。专家说轻松育儿,快乐育儿,于是我的育儿路似乎也跟着轻松又快乐起来。可真正碰到问题,还是一头雾水,甚至纠结得无从适好。这是为什么?因为别人的育儿方法永远不能为己复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专家轻松育儿,那是因为专家通过实践经验及对孩子个性心理成长规律等因素的分析总结而真正实现了轻松育儿。而我呢,没有育儿本领,谈何轻松育儿?学习,必须学习,一刻也不能耽误。孩子每天在学习中成长,成长的步伐不容迟缓。看优秀的育儿书籍与育儿专家的精彩博文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天下书籍之多,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分析,总结,将学来的知识在思想的革新与实践的总结中发生化学反应,真正变为对自己的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硬道理,真育儿!短短几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太难。与其在抱怨中沉思不如静心养性,放平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下走,急功近利是育不好儿的!二、放平心态:发自内心地去了解孩子。

你对孩子抱有期望吗?也许大多数的妈妈都会说,我对他不抱任何期望:只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理解大人的辛苦,懂事听话;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地及时问老师;不要光顾着玩,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点的大学…..天哪,还要说多少,这些还不够多吗?放平心态,孩子生来不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而是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初最好的礼物。当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时,我们会发现往往不讲道理的是我们大人,往往爱闹情绪的也是我们大人,往往自私而听不得孩子异声的更是我们大人。对永远处于弱势的幼小的孩子来说,我们的高度,我们的身体优势永远胁迫着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焦躁的情绪,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母亲,我都应放平心态地耐心看待孩子,包括他的每一个言行举止。

二、与孩子沟通时,能蹲着就不要站着!

在周周妈所写《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停下,蹲下,两个简单又优雅的动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周周妈对待孩子是多么用心和真心呀!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8

 一家之言应该都不算,只是单个家庭的记录。对很多观点无法认同,作者也有很多自己孩子的案例表现得作为家长处理方式转变得很极端。读了1/3后,感觉作者也不懂孩子,也只是用一种自我推测的方式在阐述,并没有理论或心理学基础在谈论事实。不能说完全不具参考性,就像看邻居家小孩一样吸取经验教训。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9

 这本书是我在淘宝网上卖的电子书,评价不错,里面举例了很多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还有我们一直认为对的教育孩子的思维,其实我们并没有完全懂得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遇到孩子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原来我们的思维和他们不同的,看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大人总是把自己的意志愿望强加给我们的孩子。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0

花了一周时间,一边思考一边反省读完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很感谢,作者分享这么好的知识给我们。

就育儿知识来说,这真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就育儿理念来说,这真是一本值得每个父母阅读、思考的书。

把一个孩子养大,不难,可真正懂得孩子的心,把孩子养好,却是真的需要父母下功夫。

读了一遍,对我的思想来说仅仅开始启蒙,我会再读的,一读再读,读懂孩子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1

 这本书是从刘未鹏的书单得知的,非常感谢他,让我在现在孩子快2周岁左右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

  这里面有超级多的小案例,有特别多的小技巧。但对我来说,收获最多的就是上面这段话,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在教育自己。我很庆幸我自己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努力寻求改变。我身边比比皆是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性格有缺陷,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可以改变的家长们。

  在我的身边,一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多数家长的回答就是孩子就是那样的,还能怎么管?他们从来不知道身为父母的重要性,他们总是觉得教育是老师的事情,不关他们的事,假如和他们有关,那就是他们需要让孩子写作业。

  我这里是十八线的小县城,很多人的素质还没有跟上,对于教育,他们也是一知半解,他们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包括我在内,其实也有一些父母的意识开始觉醒,知道需要多多了解一些教育的知识,可是奇怪的是,很多岗位都需要上任前进行培训,可是父母却是不需要的。

  想想都觉得挺可怕的。

  这本书里有术,也有道。端看你自己如何去领悟,又如何去实践。这本书推荐给周围的父母,看完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带动老人家,丈夫的改变。很多问题,其实你要求别人先改变是不可能的,只有你自己先做出了改变,别人看到了你实实在在的变化,才有可能有所触动。人生到底追求什么呢?无论工作多么成功,假如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错失了最佳的教育时期,带来一生的遗憾,恐怕是再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的。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2

  这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带孩子的亲身经历写就的,都是非常真实的案例。

  好的地方就在于,足够的真实,而且很多在作者孩子或者其他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非常普遍,这些问题我在我们亲戚家的孩子身上看到过,也在路上街边看到过无数类似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当然我认为家长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妈妈递给孩子一件东西,孩子没接住,孩子就此打算不要了这东西,妈妈执意让孩子把东西捡起来,孩子执意不捡。开始妈妈还好言相劝,僵持了几次,妈妈就大吼了一句,逼迫孩子去捡。看了作者跟孩子交流的很多真实案例之后,我发现孩子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孩子的视角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当我们责怪孩子小气,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事物玩具等的时候,知不知道孩子是怎么看待分享的。其实,也怪我们成人太自以为是了,一方面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大人谈话的时候小孩少掺和;一方面又自以为是的让孩子按照我们成人的规则来行事。孩子在幼小的时候,跟社会接触的那么少,怎么懂得成人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呢?它明白与人分享的意义吗?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成人太过自以为是和傲慢,不愿意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视角。

  但是另外一方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体系不够系统,比较零散。如果能够按照一种合乎逻辑的体系,比如说时间的顺序,比如说个体身心发展的各个特征等来归纳总结相关的内容是不是看起来更舒服一些。

  不过对于还没有养育过孩子的我来说,这样苛求作者是不是有点过分,哈哈!

  但是,这本书给我的一个警醒,也让我近几年一直都要保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将来如果我有了小孩,我要不要做全职妈妈?如果要做全职妈妈,那么对于我目前的状况来说,几年比较适宜?如何权衡工作和母亲两种职责之间的关系?以及如果我要做全职妈妈,目前的工作应该怎样规划,这些都应该提上我的日程。

  总得来说,这本书算是我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启蒙吧!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3

 孩子1岁多的时候买的,当时读了觉得不错。现在孩子4岁半,重新读一遍,有了深一点的体会。

  首先,得说,挺佩服这位妈妈的,写出来这么厚厚的一本书,真辛苦,真不容易。我就写不出来。

  其次,这本书的基本教育理念,我是赞同的,就是父母、大人、老师不要去控制孩子,不要用自己的身体优势、语言优势、身份优势去压制孩子,不要将压制当成教育。

  作者的文笔也还好,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基本上文章的结构都是叙事加上自己的解说和评论。读起来比较简单、好看。

  关于如何对待零食、父母如何给孩子讲道理、东西的权属和分享,那几篇我都觉得不错,她的处理方式和经验很值得借鉴。

  她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可惜在书里并没有作为一个大观点去深入地、系统第、持续地阐述,也就是举了些生活中的故事作为例子。这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一点。

  这本书也有缺点。首先,书里的周周,也就是她的女儿,实在是太听话了。几乎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里,只要这位妈妈讲了什么道理,这个小女孩就能听进去,并且改变行为。看多了以后,觉得这个“教育效果”未免也太好、太理想了吧,和我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遭遇,实在有距离。

  我看之前也有评论说很烦这种“自己和自己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别人家的孩子和家长怎么怎么有问题”的套路。本书确实有点这样。

  然后,书里面有意无意提到周周什么年龄会做什么事情,比如2岁半能够和妈妈打半个小时电话,述说自己的生活,等等,以我的生活经验,觉得确实不太可能。整部书都似乎有点美化周周。

  而且,除了对孩子生病,这位妈妈在书里写出了自己的烦恼和纠结,在其他育儿问题上都表现得很自信,完全能够掌控局势,给孩子讲出有效的道理,引导孩子的行为。这份从容、冷静和理智,也显得过分完美。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在2010年左右,从那时候到现在,各种更新更好的育儿观点也在涌现,所以还是有一点儿时代的局限性。总的来讲,本书中列举了很多养育孩子的具体问题的具体做法,还是蛮有参考作用的。别盲目迷信就好。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4

书稿里有很多我所熟悉的内容,是我早在周周妈发在天涯上的育儿帖中不止一次仔细读过的,如今再次细读,依然促使我不断地自我审视和反思。

于我而言,这就是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即便读上再多遍,还是令人留连忘返,回味深思。

书中的文字,也是我熟悉的风格。字里行间充满着睿智、严谨、大爱。每个平凡普通的小故事背后所隐藏的大学问,在周周妈深思熟虑的笔触下变得如此浅显易懂;每个篇章结尾那些“苦口婆心”的“重点提示”,是她对每一位父母毫无保留的用心提点。

文如其人,虽然和周周妈素未谋面,但在我的心里,她是一位亲切睿智的大姐,在我困惑纠结的时候,帮我一针见血地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引领我找到前进的方向。在网上,她和众多家长们所交流的字字句句,无不体现她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周到的考虑,她似乎能理解每个人的内心,并总是用她无比宽广的胸怀包容和温暖着所有人。

一年多前,我在天涯上无意中遇见了周周妈的帖子,清晰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

那时的我,不知道原本整天如阳光一样灿烂的孩子,为何变得不爱笑了?原本出门如小鸟一样雀跃的孩子,为何一见外人就要掉头回家了?原本温顺可爱的孩子,为何越发爱哭闹不休了?

原本喜欢独自对着图画咿咿呀呀的孩子,为何越来越粘人,连独自呆一秒钟都不愿意了?

心里带着很多问题却没有答案的我,面对孩子不知所措,惶惑而又无可奈何。那时的我,压根儿不知道,养育一个孩子,是一门需要潜心学习的学科,如同做每份工作都需要岗前培训一样,而我是一个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的不合格妈妈。自以为读了一两本育儿的书,看了几本育儿杂志,就足以用来应付当妈妈了,却不知道自己只是了解了一点点肤浅的皮毛,还试图用这些皮毛去反对我的父母亲友对待孩子的错误方式。

事实证明,我懂得的实在太少了,我的一知半解不但无法说服别人,反倒常常被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于是我又惶惑,不知到底怎么做才好。

直至撞见周周妈所写的那些文字,如同被敲醒了一样,木木的心一次次受到撞击,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及那么多的无知带给我宝贝儿子的苦难。如果不是这样被敲醒,也许我至今还在用我那自以为是的“爱”,伤害着我心爱的孩子,并且毫不自知。

刚开始读到周周妈的帖子时,是那些关于小周周的一个个真实朴素的小故事,呈现了一个特别健康快乐、独立自信的周周,尤其小周周鲜明可爱的个性,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我很深的印象。正是看到这样一个我心目中渴望拥有的孩子,如同一盏明灯点燃了我内心的希望,我很快下定决心跟随学习周周妈的育儿方式。

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心中的问题一个个找到了答案。

比如,之前我只是简单地看到:小时候开朗活泼的孩子,在1岁左右时变得特别胆小怕生。我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还总是在外人面前刻意鼓励他叫人,鼓励他在人多的地方参与活动,在他粘着要我抱的时候,狠心鼓励他自己走路,希望以此锻炼他的独立坚强。

但事与愿违,孩子的状态不但没有任何改善,还越发糟糕,有时刚把他带到小区人多的地方,玩不到1分钟,就哭着要回家。

后来我才明白,孩子的胆小怕生只是表象,而根源是孩子的安全感问题。安全感,是孩子独立自信的支撑,是孩子一生的生命基石!

而我的孩子安全感不好的原因,是我在孩子8个月的时候,突然开始上班,换由外婆带他,中间还经历了一次断奶。带养人的变换、突然断奶、白天很久见不到妈妈的恐惧、外婆对他的正常需求的不理解、无意识的强行控制等等,这些无不摧毁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的安全感和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如同被摧毁了心中的堡垒一样,失去爱和信任的孩子,每天痛苦不堪却无以言表。

当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那么多的伤害时,我自责悔恨了很久。常常想起儿子小时候无助的哭喊,我对他的不理解和不耐烦……在孩子需要我的爱和怀抱的时候,我每一次对他自以为是的鼓励,恰恰是硬生生地把他推向无助和失望,更一次次加深了对他的伤害。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就疼痛不已。

所幸的是,那个糊涂的我及时得到了周周妈的启发和引领。痛定思痛,跟随周周妈的帖子1年多的时间里,我不停歇地在育儿的路上探索着。正是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我快速得到了领悟和成长。

我不断地纠正自己错误的方式,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感悟,再实践,再感悟,从形式上的模仿执行,到开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慢慢能感受到孩子一哭一笑时隐藏在内心的感受了。对孩子从一无所知到心怀敬畏,不再只用肉眼去看待我的孩子,而是懂得用心灵去连接孩子的心灵,并及时在孩子生命最初最重要的时间里弥补了一些我曾因无知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虽然有些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但最起码,我还是帮心爱的孩子找回了他丢失的一部分自己。

这个过程,虽然很艰难很辛苦,但却很值得。它不止是让我帮助了孩子,也帮助了我自己找回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我的心跟着成长并成熟了不少。

现在,孩子2岁4个月了,俨然是一个健康快乐、独立自信的孩子。很多可贵的东西比如真诚善良执着等美好的品质,在他身上也初露端倪。最可贵的是,孩子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在他身上依然能看到。

有多少人懂得,能带给孩子一辈子快乐和自信的,正是这些我们**永远无法给予他的东西?!这些本来就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却差点儿被无知的我们在无意中毁掉。

所以我很欣慰,1年前的我及时醒悟,没有继续在无意识中剥夺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如周周妈所说,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他原本就是完整的,他来到我们身边,不需要别的,只是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为他自己。

而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话,也许并不是每个人一眼读到就能真正理解和领会的。

去年我曾在日记中写下:我仅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普通人!现在,我反思并纠正自己:

孩子生来就带着他自己的使命,我仅希望孩子慢慢长大,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所希望的任何一种人!

尽管经历了些许作为母亲的蜕变,我依然不敢说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妈妈。做母亲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学习做一位合格的母亲也必然是一辈子的事情。

养育孩子的路上,没有捷径,没有速成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任何一本书能教会我们全部,也无法帮我们解决所有的育儿问题。唯有珍惜任何一个受教的机会,不错过任何一本值得学习的书作,才能让我们触类旁通,慢慢感悟出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育儿方式。

我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迎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尽管我未必是合格的妈妈,但我想我起码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我看到身边有太多的母亲,生下了孩子,却未能真正承担养育的责任。希望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抱着负责任的心来做母亲。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5

“责任”二字,在一位母亲的心中,应当大过一切!

“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周周妈的心愿,也同样是我的心愿。我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被敬畏被尊重而慢慢长大的,如果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而成长,我就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成年后的生存环境了。

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当前的社会环境,可曾思考:到底是谁破坏了社会环境?难道不正是一个个未被父母教育引导好的“孩子”么?

他们以各种借口破坏环境,谋取私利,即便最终得到,却也未必过得幸福快乐。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却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因为他们早就变成了“完全失去自我的孩子”,早就忘了自己如天使般纯洁美好地来到人间时的使命——带给人间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怀着真善美的品德长大,不再以金钱和私欲为价值取向,我们的社会环境该是多么温馨和美好啊!

这些就是《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优秀范文的全部模板内容了,在阅读之后,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写一篇读后感,总结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大家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当做自己的参考工具。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2931.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3日 上午6:01
下一篇 2023年12月3日 上午6: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